藝術創作的多元意涵

文/ 蔡汶芳     藝術治療師

不論清楚或模糊、具象或抽象,意象在創作歷程中以多種形式顯現。意象包含內外在的圖像、媒材與媒材使用的方式,以及反思和詮釋的語彙。在藝術治療的歷程中,專業藝術治療師的陪伴提供心理與生理的涵容,讓意象得以在安全的空間與信任的關係中展現,使創作者能投入在創造、破壞、修改、重組、統整的歷程,並透過藝術創作的外化,具體展現個人獨特且多元面向的藝術表達。

藝術創作是一個身心連結的歷程。創作的過程,也能引領我們面對與練習接納存在的不同狀態,以及挑戰。如果我們能將內在的衝突、矛盾與恐懼付諸於創作,透過創作擁抱自己壓抑或否認的幽暗意象,釋放心靈所禁錮的陰影,則原本我們害怕的內在對立或極端差異將有整合的可能。在創作歷程中,從想法的蘊釀、媒材的選用、記憶的擷取、意象的呈現到經驗的反思,皆承載多元意涵。

真實具有多元存在的可能性,不存在唯一的樣貌。正如蘇東坡的詩:「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,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」。真實不在於具體形象,真相也不是拼湊全貌,遠眺、仰望、鳥瞰都能讓我們看見,但否認局部,將無法使自己得到完整,執迷於特定的觀看方式,也可能使我們盲目或迷失。

因此,意象的自我發現交織著已知、未知、新知的多重面向,意象的意義也有改變的可能,Cathy Malchiodi提醒「每當我們注意時,圖像都會改變,因為在那特定的一刻,我們和它的關係會被重新創造」。

療癒的改變與轉化不是來自於思考,而是在意象之流中,伴隨著經驗與創作發生。透過藝術創作,更積極的參與自己的內在世界,認識關於自己的重要真相。從多重意涵所產生的新洞察中,重新框架經驗與感受,建構貼近核心和更豐富的生命意義,以促成身心的改變與成長。

改寫自蔡汶芳(2014),〈藝術創作的療癒性〉。黎建球(主編),《身心靈整合之處遇II:音樂文學電影藝術之人文療癒探討》。新北市:輔大書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