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很好,不好的是那些負面否定的話語

文/邱鈺智 實習諮商心理師

  從我們出生開始,感受著家庭的溫暖與關愛外,也深刻察覺到環境所充斥的競爭氛圍,像是:兒時尚未懂事,我們就會與手足搶玩具、爭奪父母的關注與寵愛;在成長過程中,長輩口口聲聲說沒有比較,卻常在談話中提及「某人考上了哪間學校、親戚的孩子目前在哪裡高就、薪水有多少、未來前程多美好…等」,這些皆在提醒我們,比較無處沒有、比較是有輸贏、比較有助於我們更好,也成為我們檢視自己的重要方式,用來判定自己與他人的落差、藉由比較來看見自己的不足、找到可以變更好的方向,但若混雜了否定的話語,「比較」則成為削弱自信的源頭。

  他無奈地說:「我討厭開學、不想去上課」,這句看似厭世又逃避的話語,流露出他面對求學的不安與害怕,擔憂開學後的生活,又將被莫名推到同儕比較的深淵,有股負面力量告訴自己:「你不夠好,你真的很差!」;但事實上「你真的很差嗎?你真的沒有好的部分嗎?而什麼才算夠好?」。

  其實我們都知道,每個人好的定義不同,自己也沒有想像那麼差勁,可是當我們羨慕他人時,便會陷進比較的深淵,內心浮現刺耳的話語來打壓與否定自己,使我們痛苦又難以掙脫、越來越難以肯定自己、相信自己有能力勝任事情、累積許多挫折感及對自己的失望,甚至把我們變成缺乏自信的人,在我們想急著逃離比較深淵之前,需先停下腳步了解自己發生了什麼事?

想擁有自信前,須先停止自我否定的話語

  「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」,我們原先與他人比較的動機,即是希望能發現不錯的地方來肯定自己,以增加自信心,或者想從中補足弱點,增進能力使自己更好,這樣上進又努力的你,怎麼會不好呢?不好的是負面力量、那些否定自己的話語。 

  仔細回想可以發現,這些否定話語似曾相似,可能是某人說過的話:「你真這樣做很不好、你真的很沒用」,被我們深刻的記在心裡,即便現在人事物不同了,仍用當時的話來否定自己:「我不夠好、我真的很差勁」,其實這樣對自己不公平,因為現在的你與過往不同,他人所認為的好或有用,關鍵在於能滿足他們想要的,但滿足他們並不是你的責任,也不能夠與自己的價值畫上等號;或者,我們某次出錯的結果,但現在事情尚未發生、未來出錯可能性低,卻提前用過往不好的結果,在還沒開始打壓著自己:「我一定無法完成、我什麼做不好」來否定自己的能力、減弱鬥志,使自己難以相信可勝任,甚至錯失表現與成長的機會、離期待的目標越來越遠,可其實我們有創造好結果的能力,在事情未發生前,預想的負面結果只是在嚇唬自己。

  打壓你自信並非無形的比較,而是那些否定話語,原先「比較」的出現是我們求好的心態,想肯定或增進我們的能力與信心,但如果否定話語趁亂影響我們,「比較」便成為削弱自信的一種傷害,因此,在努力肯定自己或累積自信的同時,首先需先停止否定話語,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:

反駁不合理的否定

  起初否定話語的出現,可能是想督促我們不要鬆懈、不因成功而驕傲,但實則我們停止否定話語或誇讚自己,並不會讓我們變成一個不努力的人,而且不合理的否定會傷害我們,因此,當否定話語出現我們需檢視並反駁它的不合理性,像是「一次的不好,不能夠代表我這個人就是差勁」、「沒有人是完美的,同樣也沒有所謂的完全不好」、「可能上次的經驗不好,但這次我願意嘗試便是朝向好的開始」、「每次經驗都是重新的開始,執行前所害怕的負面結果只是預想」。

願意開始疼惜自己

  通常有自信的人願意珍惜、滿意自己的狀態,非僅驕傲部分優秀的自己,而是滿意不同狀態的自己,包括:滿意表現優秀的自己、滿意即便能力需加強,卻抱持上進心態的自己、滿意在挫敗後不會否定自己,而是能自我疼惜的自己…等。所以當事情的結果不如預期時,我們可以試著透過對話來疼惜失落的自己:「我很難過事情的發展不太好,但我已經盡力了,從一開始有點害怕卻勇於執行某件事情、事後反思不足,過程值得肯定也很珍貴」、「這次結果不好沒關係,重要的是在經驗中我有所收穫、知道下次可以如何因應,我的學習過程值得肯定」。  

  當我們選擇正視否定話語的影響,便是開啟自我肯定的旅程,過程中可能否定話語仍不時出現,但隨著每次地檢視它的不合理性、反駁負面預想的真實性,負面話語的影響程度漸少,最終即便它又出現了影響也不大,此時的自我肯定將不再只是短暫停留,我們的自信也能逐漸增強、不再輕易被削弱。